美国大学委员会年会举办!国际学生录取偏好大揭秘!
疫情后的大陆首场美国大学委员会年会近期在上海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参加了本次年会。会上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关于国际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让与会者都受益匪浅。
今天小乐就给大家带来一线资讯,看看关于标准化考试和高校录取标准,招生官们都是怎么说的吧!
标准化考试
-
SAT
在2019-2021年间,受到全球疫情影响,大量考点关闭,SAT考生人数一度由222万降至151万。目前,随着考点的逐步恢复,2022-2023年间考生人数已增长至191万。
SAT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主要在于
1,对申请有帮助
2,检测真实学术水平
3,是对校内gpa的佐证和加持
4,目前有70个国家的450+所大学接受SAT成绩,学生有更多选择
而从美国大学委员会的角度来看,SAT分数则与大学就读后的学术表现直接相关:在高中GPA相同的情况下,SAT分数越高,大一第一学期学习表现就越好。美国各大学的统计数据均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虽然美国大学目前推出了标准化考试可选政策,但无论是学生还是招生官都乐于见到(提交或接受)申请材料中附带一份SAT成绩。

-
AP(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s)
AP是在高中阶段开设的美国大一课程,目前国内有473所学校提供相应的课程。学生通过参加这个考试,来证明自己在相应学科的知识水平,并可以提前换取大学学分,以便选修进阶课程。
AP和SAT类似,可以增加申请的竞争性,提升被录取的概率;同时也与大学入学后的表现相关联——有AP成绩的学生GPA会普遍高于没有AP成绩的学生。
AP目前有39门科目,分为7大类,分别为艺术类、英语类、历史与社会科学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世界语言与文学类,以及顶石文凭项目类。其中中国学生最喜欢的科目是:微观经济、微积分BC、宏观经济、统计和物理1。
此外,AP计算机科目适合未来想要选择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预学习;AP微积分预科能够为学生完成本科学位提供帮助;以及AP Seminar,能够支持学生在个人兴趣方向上进行更多探索。
至于AP对于录取结果的影响,其实每个学校的招生官都有自己的考量;而到底要不要考,要考几门,则取决于学生的未来规划。所以这个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小乐的建议是:按需学习和备考。有时间精力并乐于探索兴趣方向的学生可以参加多个方向的科目考试;而已经有明确的职业取向的同学则可以专注于自己专业的相关课程学习。同时,有计划继续进行硕博研究生学习的同学们也建议进行AP科目的学习,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本科的学习压力,达到更高的GPA,为进一步的申请做准备。
申请和录取
每个学校的录取流程不尽相同,但有其相似之处。以密歇根州立大学安娜堡分校的录取流程为例,可以看出美国大学录取过程中的一些考量:
1,招生主任需要先和各学院的院长讨论关于新一届学生的整体期待(即,想招什么样的学生)
2,开始三轮招生筛选
-
第一轮,对所有招生官进行培训,设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就申请材料进行讨论,然后标注讨论结果;
-
第二轮,将学生材料随机分配给不同的招生官,进行录取判断。此轮的招生官完全看不到上一轮的讨论结果;
-
第三轮,最终筛选。当前两轮次结果一致时,进入第三轮。如果前两轮结果不一致,则邀请教职员工参与评定,决定是否进入最终轮次。
在整个过程中,招生官关注的是申请者们递交上来的材料拼合在一起,是否呈现了一个完整生动的形象。而大部分时候被拒的申请人也未必是因为个人履历不够优秀,而是“不够特别”。学校的招生往往有一个整体的考量,当某一类学生过多的时候,就会考虑拒收同类型的学生。越好的学校,在这方面的筛选越强,也就有了更多的未知性。
关于录取标准的问题并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正如美国各个高校的招生倾向和流程都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但究其根本,美国大学的招生官想看到的无非是中国申请人能不能适应美国相对自由的学术氛围,并利用每一个机会进行学术探索。
作为申请人,小乐建议同学们在丰富自己之余也应当利用各种线上线下的资源去了解自己的dream school, 比如具有哪些通识课程,大班授课还是小班教学等等。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申请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通过这些功课一方面便于申请人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校,另一方面,在对院校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为梦校“量身打造”一个满足要求的申请人也就有了更大的可能。
以上就是小乐为大家带来的美国大学委员会年会上的干货内容。更多留学有关的咨询,请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哦↓
往期推荐